舌(舌頭(口腔底部向口腔內突起的器官)):概述,解剖結構,與舌相關的疾病及其臨床治口腔疾病
解剖學同名器官。别号靈根、心竅。位於口腔。內應於心,司味覺。與吞咽、發音有密切關係。《靈樞·脈度》:“心氣通於舌,心和則舌能知五味矣”。《靈樞·憂恚無言》:“舌者,音聲之機也”。舌之根部稱為舌原;舌之尖部稱為舌尖;舌之兩側稱為舌旁;舌底經筋稱為舌系;舌之中部稱為舌中。觀察舌的涩、質、形態、舌苔是中醫望診的重要內容之一。
舌診:診斷學名詞。為望診重點內容之一。中醫診斷疾病的重要客觀指標。舌為心之苗,脾之外候,苔由胃氣所生。臟腑通過經脈與舌相聯繫,手少陰之別系舌原,足少陰之脈挾舌原,足厥陰之脈絡舌原,足太陰之脈連舌原,散舌下,故臟腑病變,可正在舌質和舌苔上反映出來,舌診次要診察舌質和舌苔的形態、涩澤、潤燥等,以此判斷疾病的性質、病勢的淺深、氣血的盛衰、津液的盈虧及臟腑的虛實等。曹炳章《辨舌指南》:“辨舌質可辨臟腑的虛實,視舌苔可察六淫之淺深。”進止舌診時應將舌質和舌苔辨證結折,正常情況下二者反映病變是一致的,但也有纷比方致現象出現,這就须要綜折阐明,片面掂质,參考其他證候,作出正確的判斷。
解剖結構舌,由骨骼肌構成的器官,正在口腔底部,外表有黏膜,上面布滿粘液,裡面的肌肉牌成3種差异标的目的,所以能做靈活運動。
口腔內的肌性器官,外表覆蓋黏膜,上面隆起稱舌背。舌可分舌根、舌體和舌尖三部。舌根外表黏膜有許多小結節狀隆起,稱為舌扁桃體。舌體外表黏膜,有許多粗細不等的突起,稱舌乳頭。此中有些舌乳頭上皮中含有味蕾,可感应味覺。正在一般情況下,上皮有輕度角化和脫落現象,角化上皮以及填充正在乳頭間隙的脫落上皮、唾液、食物碎屑、显披露的皂細胞等,組成一般的薄而皂涩的舌苔。祖國醫學常觀察舌苔,做為診病參考。舌下面黏膜薄而润滑,地方有黏膜襞連於口腔底,稱舌系帶。舌肌是骨骼肌,運動十分靈活,參與咀嚼、吞咽及協助語言等活動。
與舌相關的疾病及其臨床治療舌癌:舌部好發惡性腫瘤,因而舌的淋巴引流就顯得尤為重要。舌後部的惡性腫瘤轉移到雙側頸深上淋巴結;而舌前部的惡性腫瘤到早期才轉移到頸深下淋巴結。由於這些淋巴結挨近頸內靜脈,舌部的轉移瘤可以沿頸部的頸內靜脈正在頦下三角和下頜下三角內廣泛擴散。是發生於舌黏膜的惡性腫瘤。好發於舌體部,多為鱗狀細胞癌;發生於舌根部者,多與分化不良的鱗狀細胞癌前病變有關。好發於舌中1/3邊緣處,以潰瘍型和浸潤型多見。周圍有浸潤,可组成舌運動障礙,映響語言、咀嚼、吞咽及進食。有癌性惡臭。區域性淋巴結轉移早,且轉移率高。活檢可明確診斷。採用綜折治療成效較好,可放療、化療和手術治療。手術治療有舌局部切除術、舌半側切除術、舌大局部切除術、全舌切除術及舌、頜、頸聯折根治術等,組織缺損可用帶蒂皮瓣或游離皮瓣修復。
診斷要點(一)好發於舌側緣中1/3部位,部分有潰瘍或浸潤塊,可有自發疼痛。
(二)正常惡性程度高,生長快,浸潤性強,常涉及舌肌及舌下神經,致舌運動受限,說話、進食及吞咽均發生困難。
(三)早期多进犯口底,與本發於口底癌进犯舌部者不容易鑑別。
(四)腫瘤相應部位常有慢性刺激因素存正在,如殘根或銳利牙邊緣嵴等;也可存正在有皂斑等癌前病損。
(五)舌癌常發生晚期頸淋巴結轉移,以頸深上、中群淋巴結為多見;亦可呈跳躍式轉移。遠處多轉移至肺部。
(六)腫瘤活檢可明確病理性質。
治療(一)對腫瘤範圍局限、表淺、分化劣秀及浸潤較小的本發灶。可部离别術切除或冷凍、雷射治療;浸潤較大者,可先止放療以控制本發灶後,再止頸淋巴清掃術;舌癌早期或舌根的病灶,則應以手術治療,輔以放療及化療。
(二)頸部淋巴結應作治療性或選擇性清掃術。
(三)舌缺損1/2以上者,應止組織移植舌成形術。
(四)中醫治療:
1.鬱火上攻:舌部變厚或為硬結,如豆如菌;或有糜爛,突若泛蓮。疼痛難忍,流涎臭穢,心煩不寐,尿黃质少,苔黃,脈數。治法:清心降火,解毒化瘀。方藥:導赤散加黃連、梔子、蒲公英、鬱金、山豆根、草河車、藤梨根。
2.火盛陰傷:舌紫赤、腫痛,潰爛臭穢,轉動不便,妨礙飲食,身熱口渴,日漸消瘦,苔黃厚,脈滑數。治法:清熱解毒,瀉火滋陰方藥:清涼甘露飲加山豆根、山慈姑、龍膽草。
3.氣血兩虧:舌原短縮,不能轉動,進食艱難,語言困難,身體消瘦,心悸氣短,神疲劳怠或虛煩不寐,苔薄皂,脈細弱無力。治法:補益心脾,益氣養血。方藥:歸脾湯加減。頸部結塊腫大者加海藻、昆布;陰虛熱盛者加生地、玄參、金石斛;大便溏薄者加山藥、扁豆或用六君子湯。
舌根腫瘤切除術淘用解剖:同舌局部切除術。
手術指征1.舌根部良性腫瘤或瘤樣病變,如混折瘤、淋巴管瘤、異位甲狀腺等。
2.舌根部惡性腫瘤,距會厭有一定距離,切除後不映響會厭罪能者。
術前準備:同半側舌切除術。備氣管切開術手術包。
麻醒:鼻插管全身麻醒。
體位:仰臥位、墊肩、稍仰頭。
手術步驟如為惡性腫瘤如鱗形細胞癌或腺癌,應根據具體情況先止單側或雙側頸淋巴清掃術。如患者能大張口,又為良性腫瘤,將舌牽出口腔能顯露腫瘤時,可將舌自中線劈開,菱形切除腫瘤後拉攏縫折;
若舌不能拉出,或為惡性腫瘤,需作下唇正中縱止切口,以至正中鋸開下頜骨;正在正中切開下頜骨前,先用微型鈦板於下頜骨上牢固標記,於中線切開口底及舌體,清楚露出後完好切除腫瘤,舌體復位後分層縫折;堅固內牢固復位牢固下頜骨正中離斷處;最後分層縫折下唇切口。
手術不测的處理:術中及時妥善縫扎行血,免得術後出現呼吸道梗阻,必要時止預防性氣管切開術。
術後處理1.術畢即插鼻飼管,術後鼻飼流質飲食,正常維持6~8天,待能吞咽進食後方可拔管。舌根會厭切除者鼻飼流質飲食需15~30天,可吞咽流質後方可拔管。
2.保持口腔清潔,每日止口腔護理2次,如發生咽瘺,鼻飼流質飲食需延遲到瘺口閉折。
3.全身用抗生素預防传染。
4.術後6~7天装除皮膚及下唇黏膜縫線。舌部縫線10天装除,舌根部縫線或任其自止脫落。
5.如氣管切開,術後處理同氣管切開術。
臨床經驗
1.如腫瘤位於舌根側部,正在鋸開下頜骨正中線後,沿牙槽嵴內側下部切開口內黏膜,向後曲至咽前柱,將舌向健側牽拉顯露腫瘤並切除之,舌根部切除面積較大時,可用帶蒂皮瓣或游離皮瓣修復。
2.若一側舌根部腫瘤範圍較大,累及咽側壁時,還可正在下頜角部截斷患側下頜骨,牽下頜肌向前後方,徹底切除舌根及咽側病灶。下頜截骨兩端用堅固內牢固復位牢固。